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乡镇头条 > 正文

    巨野:整治农村人居环境,让乡村更美更宜居

    信息发布者:zhangmengxian
    2020-04-23 13:10:04    来源:大众日报客户端    回复:0    点赞:0

    农村人居环境是反映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窗口,也是推进乡村振兴最有效的突破口。4月8日,菏泽市委书记张新文在全市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现场推进会上强调,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也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要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坚决打赢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这场硬仗。

    推窗见绿、抬头赏景、起步闻香。4月16日,记者在实地走访菏泽巨野龙堌镇、柳林镇和董官屯镇的多个村庄时,第一印象便如此深刻。在接下来的采访中,村容美貌、美丽庭院、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垃圾分类……巨野在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让乡村更美更宜居做出了有益探索。

    打造“一村一景”,留住美丽乡愁

     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孩提时代的乡村记忆,藏在时光深处的乡愁里。美丽乡村,美在生态宜居环境。

    行在巨野县龙堌镇的十里樱花丰收路上,满眼皆春色。樱花、油菜花竞相开放,花团锦簇,红黄分明,细闻清香徐来。路两旁,绿油油的麦浪层层叠叠,劳作其中的村民看着即将到来的丰收,满脸欣喜。

    耿庄村位于丰收路以南,600年的历史积淀,钟灵毓秀,冠以武术之村、耿饼之村、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走进村庄,处处是景。屋舍俨然,寻常巷陌,两侧绿意盎然,几个孩童正在花丛中捕蜂捉蝶,朴素的乡村情趣中透露着一派欣欣向荣。

    在耿庄村的党建广场旁,建有一处水榭公园,拱桥、长廊、湖心亭……满满江南水乡风韵。“这里原来就是一个污水坑。坑水腥臭,岸边生活、建筑垃圾遍布,还有一个厕所,别人经过时都要捂着鼻子,我家更是紧闭窗口。”与公园仅有一路之隔的耿传真可谓受尽了“煎熬”,为了远离这边“是非之地”,耿传真曾一度想搬家。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18年才有了彻底改变。这一年,镇里下大力气整治村居环境,村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污水坑就不见了,却而代之的是现在的公园。”耿传真说,这里也就成了村民们的聚集地,广场舞、秧歌队很是热闹,人们的文化生活丰富了。

    “乡村振兴,俺不懂。但只要让俺们群众住得舒心就是好政策。”在街道绿化丛里,今年78岁的郎月兰与她的老姐妹正在义务除草。“劳作一辈子都习惯了,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就当锻炼了。”郎月兰只要有空,便会带着锄头给绿化带松土、除草。用她的话讲,这好景来之不易,得要维护。

    在许庄村也有这么一处公园,也是由废弃坑塘改建的,面积要大些,名叫书香公园。或是好兆头,2019年建成的那年,村里出了10余个大学生。公园里,75岁的许连任正和几个老伙计聊天。“得亏党的好政策,让俺们临老了还有个好去处。”已近耄耋之年的许连任满脸红光。

    据龙堌镇相关负责人张体征介绍,近几年,该镇规划引领,因村施策,进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贴近百姓生活,增加村庄的个性内涵,彰显各村特色,构筑起‘一村一景一品一韵’的格局,将美丽乡村连点成片。”他说。

    打造美丽庭院,更在传承

    美丽乡村,美在庭院,庭院之美,美在人心。步入巨野柳林镇前郝庄何凤华家,杜鹃、牡丹、凤仙花、多肉等形色各异的绿植,错落有致的摆放在庭院里,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疫情发生以后,家人都不能出去,就有了更多时间收拾庭院。不仅锻炼了身体,看见满眼绿色,心情自然很好。”何凤华说,自家庭院里被搭理地井井有条,时常有同村的姐妹前来“观摩”。

    在前郝庄,像何凤华家这样的美丽庭院示范户有57户。在村子街道两旁的宣传栏上,有受表彰的杰出美丽庭院示范户。“为了鼓励大家收拾庭院,搞好家庭卫生,我们每年会从美丽庭院示范户再宣传10户更为出色的,将照片与信息放置于村里明显的宣传栏上,进行表彰。”前郝庄村支书郝承华告诉记者,美丽庭院示范户的评选活动,大大提高了村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的积极性,以往的生活陋习都在慢慢改变。自家院子变美了,小家美带动着大家美,庭院美带动了村庄美。

    在美丽庭院示范户宋春荣的家中,庭院干净利落,没有杂物。房屋内,窗明几净,家具摆放整齐,让人看了很舒服。

    “孩子父亲常年在外地打工,为了照顾孩子,我在家搭理家务,更多的时间给一些家纺店加工沙发套。”宋春荣说,她与对象平时就讲究卫生,见不得家中乱糟糟的样子,打扫卫生、收拾家务已经成为日常习惯。自从村里开始打造美丽庭院,他们家也是“水到渠成”。

    因为从小耳濡目染,宋春荣的两个孩子也成为家务活的“主劳力”,大儿子秦家伟更是制定了10条日常规划,关于打扫卫生和收拾家务的就有9条之多。“平时妈妈忙着赶订单,我就帮着打扫卫生,整理家务,搭理绿植,如今都养成习惯了。”秦家伟说。

    “我认为包括美丽庭院在内的村民居住环境改善,不是一代人的事,更需要传承,才能更好地发展下去。”宋春荣说,作为家长应身体力行,给孩子做好榜样,从小培养孩子注意卫生的好习惯。

    村里建有污水处理站,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100%

    污水横流、臭气熏天,是大多数人对农村的印象。因为基础设施不齐全,村民环保意识薄弱,如何治理生活污水,改变乱排乱放现象,更是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的一大难题。

    位于巨野县西南部的榆园新村,为土地增减挂钩项目村,该村却不仅实现了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100%,还做到了生活污水循环利用。

    4月16日,记者在走访时了解到,榆园新村在规划之初便配备建设生活污水处理站,污水从家里厨房、厕所经埋在地下的下水道流进村里的处理站,味道消失了,生活环境自然变好。

    13时许,已过饭点,榆园新村村民王连营正在厨房里洗碗,废水经清洗槽流进下水管道,整个厨房和院子根本看不见一点污水痕迹。

    “未搬迁前,村民将厨房、洗涤后的污水随意倾倒,胡同内都形成了臭水沟。天气一热,臭味引来苍蝇蚊子无数,难闻气味严重影响村民的生活。甚至,因随意倾倒污水,村民大打出手。”榆园新村村主任王衍存说,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规划新村时,就将建设污水处理站摆在重要位置。

      一个村子配备污水处理站,算是“高配”。随后,记者在王衍存的引领下来到该村的污水处理站。一小铁皮屋,四周环绕着栏杆,周围是绿植。乍一看,记者很难将其与污水处理扯上关系。

    “别看它小,功能可大着哩!”王衍存介绍,从各家各户流出的生活污水都会汇集到这里,经过曝气、电解、消毒等一系列处理,然后再经过二次净化,完全达标后用于农田灌溉,做到了生活污水循环利用。

    在榆园新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不再成为问题。

    与生活污水一样,农村生活垃圾也是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一“痼疾”。而在董官屯董海村,村民进行垃圾分类已经坚持了整整4年。

    2016年初,巨野县在全县开始推行垃圾分类试点。当年3月,董海村成为全县第一个进行垃圾分类的试点村。

    走进董海村,首选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街道,两侧的二月兰仍在盛开中,星星点点,很是美丽。除此之外,比较显眼的便是放置于家家户户门前一绿一蓝两个垃圾桶,专门用于垃圾分类。

    “我们将村中的垃圾分为可沤垃圾和不可沤垃圾。不可沤垃圾由保洁公司每周清运出村,而可沤垃圾则由保洁员运至村外集中堆放点,经发酵转为有机肥,无偿供村民使用。”董海村支书董峰说,垃圾分类后,出村的垃圾至少能减少八成。

    “村里刚开始垃圾分类时很不适应,感觉很麻烦。如今,过了4年了,每天都在坚持,不分开放都不习惯了。”村民李先光说。

    当垃圾分类成为村民日常习惯,乡村面貌也在悄然改变。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网友评论
    声明 本文由乡镇港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乡镇港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乡镇港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